佛陀长期在古印度的摩揭陀国弘扬佛法,使用的语言便是摩揭陀语。后来,在佛陀灭度多年之后,古印度出了一位雄主——阿育王,削平各方诸侯,同时将佛教奉为国教。而因为佛陀当初以摩揭陀语讲经说法,所以这种语言在阿育王时代,一跃成为一种神圣的语言,被信徒们崇拜。
当然,虽然摩揭陀语被信徒们奉为神圣的语言,但大家在传播佛法时并不是只用摩揭陀语的。事实上,佛陀本人也拒绝了佛教僧团制定并使用统一语言的建议。
佛陀曾经教导弟子们,梵文这种标志着不平等的语言,大家伙儿都别用。虽然大家听咱讲经说法的时候听的是摩揭陀语,但大家出去弘扬佛法的时候,不一定非要用一种语言,传播佛法是为了让大家学习它、了解它,所以,当地的方言、俚语都可以用,只要不曲解佛法真谛,并且让大家伙儿明白就行,什么语言都没有关系。
其实,佛陀这样的教导,是和佛法的真谛分不开的。
佛教讲“缘起”,语言同样是缘起,每个地方因为历史、地理等等的差异,语言也千差万别,这语言的不同,便是缘起。
像婆罗门教所提倡的,使用一种永恒不变的梵文,那是无视缘起一义,自然从佛理上也为佛陀所反对。须知,语言文字本身就是在不断变化中的,哪有什么真正永恒不变的语言文字呢。从这个方面讲,佛陀的视野绝对是超前于时代的。
不过,随缘弘法,以当地的方言、俚语来弘扬佛法也有弊端,那就是,古印度的佛教僧众,其组织一直都相当松散,缺少严密的组织,也难免会良莠不齐。
这也难怪,最终佛教在汉地发扬光大,而会在印度没落。
佛教在汉地发扬光大,必须要感谢一个人——秦始皇。
正是始皇帝在统一六国之后,颁布诏令“书同文,车同轨”,才使得佛教传入汉地之后,大家可以用同一种语言、同一种文字交流沟通,即使有宗派的差别,但丝毫不妨碍在思想、制度上建立严密的组织。
组织严密了,即使是身在大江南北,也可以组织联合起来,成为文化上的一股重要的力量,最终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。
作者微信:triac2016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